为什么他们在欧洲的海岸度假,而我们在拥挤的城市里身心俱疲 李金银 昨天 07:31 ·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有个好朋友在新西兰留学,前两周当街溜子一起吹水的时候讲到了他在新西兰的生活,他跟我吐槽,在新西兰真是太不方便了,想要买点什么东西难找不说,说不定还没有,买双鞋还得从澳洲发货,大件点的家电就得从国内买过去,花样多还不贵,加上运费和在本地买的差不多,还便宜点。 走在街头看路边建筑,在CBD的时候还好些,过了那几个繁华的街区,边上的建筑跟我们县城的差不了多少,“就这工业水平凭什么是发达国家嘛”,他很好奇,为什么新西兰能是发达国家。 这个问题还有很多衍生的方式,为什么希腊是发达国家,为什么东亚内卷的半死也没几个发达国家,为什么同样是发达国家,日韩天天压抑的想跳楼,瑞典人还有闲功夫去搞跨性别人。 要明白这个问题,你得先把自己想象成发达国家。 1 很多人的文章纯属小母牛澡堂接生---净扯犊子,一问他新西兰为什么是发达国家,他跟你说虽无车马喧,但有开心颜,新西兰虽然破,但是社会福利好,思想水平高,对残疾人好,有义工,这些内容常见于十年前的读者,意林以及各种博客上,可以套用到欧美的所有发达国家。 得明确一个逻辑,不是因为它们福利好它们才是发达国家,福利好是因为有钱,那么钱呢,哪来的?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,先成为发达国家。 搞个简单的模型,把国家都当做一个个村子,你们村漂亮,养的鸡好,吸引隔壁村都来你们村买鸡,村子里的钱越来越多,但是村民们的生活必需品都是村子里自产自销的,村子里钱多了,这些必需品也涨价了,村民生活成本上来了。 这会有个人跑到隔壁村去玩了一圈,发现那边的生活必需品没涨价,大米才村里五分之一的价格,于是村里人都跑隔壁去买了,你们村的人还是养鸡,一只鸡原来只能卖一袋米的价格,现在卖了鸡后到隔壁买米,能买五袋,同样的钱,购买力上来了。 隔壁村跟你们村种大米付出的劳动是一样的,一年两季,起早贪黑,播种施肥,你们村的人养鸡很轻松,每天洒点米到地上就成,到最后卖了鸡的钱买完生活必需品后还有剩,还可以去外面溜达一圈,买点小酒喝喝。 要实现这个愿景,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鸡,鸡只能你有,别人不能有,这样人家才会来你们村子买,你们村子的钱才会多起来。 那有人说我村子自己印钱有没有用啊?答案当然是不行的,自己印钱有用的话津巴布韦可能就是地球第一强国,一张货币面额百亿。 这是一种自发性的渗透,跟海绵吸水似的,钱由低含鸡量村子向高含鸡量村子转移,这个鸡放到国际上就是垄断产业,汽车发动机,光刻机等等。你被内卷的要死,产出的利润辗转到了卖鸡的吴老二身上,他虽然不认识你,但是他喝的香槟里有一瓶是你挣来的。 等越来越多村子都想来买鸡的时候,村委会财政所所长印了个鸡票,想要来买鸡的,用自己的钱来换鸡票,汇率跟着大米走。 外面的村子凡是买鸡的,不买鸡的,都来搞点鸡票互相做生意,因为鸡票大家都认,可以换到鸡,眼看要鸡票的越来越多,所长王大拿就开始起了心思,动起了歪脑筋,以往十只鸡发十张鸡票,这会他偷偷加印了一张,然后拿多的这一张去外边潇洒去了,等于是有人为他这一只不存在的鸡付出了劳动。 美元就是这么割韭菜的,只不过美元市场这么庞大,你不知道多出来的这只鸡在哪,美联储印一百美元,成本十美分,美国人用这一百美元去国外买回了相应的资源,然后用其中十美元的生产原料,加上二十美元的工业花费,生产出了新的产品,这个产品卖出了两百美元的价格,如此循环下去,成为了全球渗透的中心。 美国人花了三十美元的成本,就吸回了两百美元的货币加上七十美元的资源,头部的发达国家也是这么个玩法,低吸高卖,享受着高收入和廉价的工业品,我又是裁判又是选手,怎么赢我?A股也是这么个玩法,所以最近韭零后被割的嗷嗷叫。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用高附加价值的商品去换低附加价值的商品,那么迟早就要被踢出发达国家的行列,就像欧债危机里的希腊,你现在管希腊叫发达国家,希腊人可能会非常羞愧:“我不是发达国家,我哪是发达国家,你见过破产的发达国家嘛。” 希腊没有自己的鸡,掺和到欧盟里跟德国法国英国这样的老油子玩,人德国有工业,英国玩金融,法国有奢侈品,希腊有什么,拜占庭1453年以后就没啦,就这么几个产业,航运都成了支柱产业,它能当吗,当不了,拿捏不住知道吗?再混下去迟早要被吸干。 本国的货币已经变成了欧元,又不能主动降汇率,还得维持发达国家的福利水平,内外皆虚,就给榨成了人干,同样道理的还有西班牙、葡萄牙、意大利,大家亲切的称他们为欧猪五国。 英国人也不稀得带这些人玩了,眼睛一闭把票一投脱欧去了。 现在世界上总共31个,欧洲23个,美洲2个,澳洲2个,亚洲4个,具体我就不列出来了,搜一下都有,看看这31个国家,看出名堂了吗,基本都是站在欧美身后的,用点冷战思维就是,它们都是西方阵营的。 东亚的日韩也都变成了美国爸爸的形状,为了方便我就都写欧美了。 欧美的发达国家群更像个公司,大伙绑在一起,凭借着超大的规模共同合作,大公司有财务部,有人力资源部,有产品研发部,有董事长,有董事会,有大领导,小领导。 像新西兰,就当一个牛奶羊毛工具人,公司其他部门来光顾你生意,你要什么跟它们说,粮食产量不够对吗,澳大利亚卖你,要飞机坦克,从美国拿,不用客气。 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想学新西兰卖牛奶卖成发达国家,但人家不要你啦,入场晚了。 我之前实习的时候有个领导是浙大毕业的,他说当初华为来他们学校校招的时候是直接进宿舍丢传单的,也不细看你简历,投了就拉走,他们当初不怎么看得上华为,谁想到十几年过去华为已经呜呼起飞,自己的收入比当时去的同学少了快一半。 现在华为再校招,就算是浙大的也要多筛一下,准入门槛变高了,发达国家也一样,不是你牛奶没人家好,而是没你啥位置。 有的国家觉得自己卖资源能变成沙特的样子,再不济也是个澳大利亚,实际上.....在这里我就不特地念巴西的经纬度了,给它留点面子。 2 东亚的两个发达国家比较特殊,人们常说东亚是个怪物房,地狱模式,你看日韩那两兄弟,人都快压抑成变态了,经济增长还比不上钓钓鱼的欧美人,这到底是为啥? 人多地少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因为地少,大农业搞不起来,机械化种植更是别想,因为地少,重工业搞不起来,没资源没空地。 日本和韩国就像两个干巴的流浪汉,硬吃了这碗饭。 二战打完以后,日本本该永远断绝了工业化的梦想,那时候警察上街就一根木棍,一点威慑力都没有,冷战的到来救了它的命,朝鲜战争一开打,日本变成了美国驻亚洲办事处,韩国抱紧了大粗腿。 当发达国家迈过起步阶段以后,开始着手转移需要大量劳动力,会带来环境污染,社会冲突的产业,日韩顺其自然就接了过来,所以有了汉江奇迹,有了亚洲四小龙。 日韩国内的市场就那么一点,资源也贫乏,用专业的话来说叫两头在外,原材料进口,加工以后还要出口,自己就赚点加工费。 人均收入上来了那都是用剩余价值换的,跟送外卖似的,一个月送外卖想月入过万当然可以,没日没夜的送,但是家里有五栋楼的人就不一样,收两天租散三天步,就把钱给挣了。 欧美人享受的低廉工业品里面就凝结着亚洲人的劳动,但是他们依然抱怨,抱怨该死的亚洲人抢了他们的工作,抢了他们的市场,而亚洲人依然在痛苦的内卷中挣扎。 更重要的是日韩的技术上升空间被锁死了。这是放弃抵抗付出的代价,要想在欧美的体系里分口蛋糕吃,就得接受它们的分工。 接受了美国人的驻军,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军事,很不幸,从人类的历史来看,军事可以大幅度的加速科技的进步,科技可以决定战争的走向,战争又会反过来促进科技的发展。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,而科技可以让大炮的距离无限延长。 韩国的支柱企业当属三星,仅一家就占了韩国GDP的15%,赋予三星如此价值的手机是哪来的呢,显然不是三星自己琢磨出来的。 手机这玩意最早适用于军方,在二战的时候叫手持步话机,1973年,摩托罗拉第一次推出了民用手机,从而发掘出了一个百亿美元的市场,来源仅仅是军方的一个通讯工具。 同样的还有电脑,互联网,GPS等等。 放弃了军事,犹如一个认真的高中生,或许可以拿下全国数学大赛金奖,但是不会成为下一个牛顿。 由于接受了分工,日韩的产业类型其实是很单一的,像客运飞机这种赚钱的项目,它们是碰不了的,新的产业没有希望,都挤在那几个跑道里,这时候人多就成了问题。 人口和人力资源是不同的概念,人口就像逆流而上的鲤鱼,跃过了龙门,就变成了人力资源,这道龙门就是教育。 东亚这几个国家普遍重视基础教育,劳动力的素质很高,但是产业规模接纳不了这么多高素质劳动力呐,于是就开始了卷。 同样的岗位越来越多人竞争,产业细分,蛋糕越画越小,人们的剩余价值被压榨的越来越多,上面没口子,下面太拥挤,所以大家过的很痛苦。 受华夏文明的辐射,这块的人又都普遍重视下一代的教育,培养孩子所挤占的劳动时间越来越大,变相带来生活成本的增高和消费的降级,这是个螺旋式的下滑,生育的意愿越来越低,老龄化变成了趋势。 08年奥观海访华那会都说是中美的蜜月期,为啥度蜜月,因为中国有庞大的市场,高素质的劳动力,是最理想的下游产业环节,美国人在公司里留好了位置,就看你接不接受。 不接受的后果就是2011年奥观海宣布重返亚太,中国威胁论喧嚣尘上。 这是最根本的竞争,躺平的后果就是亚洲人就得永远为欧美人打工,一点屁用都没有。 现在的世界正处在新旧技术交接的风口浪尖下,谁先踩到了大浪,就可以抢先布局,挣开束缚,我们已经被锁死在了传统工业之外,燃油车发动机,芯片,到处都在被卡脖子,所以新能源,5G,电动车咱们一样也没落下。 产业升级后,对各行各业都会带来加持,咱们成了有鸡的村子,隔壁村都得来咱这买鸡,这些大伙都有钱了,附加价值就搞起来,比如最近很火的那个拉面哥,升级,叫啥拉面哥,拉面仙人!茅台,1499便宜啦,加个零,14990,依然还限量,外国人爱要不要。 手中有了鸡,站在了货币渗透的中心,汇率升高,购买力升高,有的人服务第二产业,就是直接从事生产的行业,有的人服务前者,大家的身价一起升高,不再开始内卷,瑞典羡慕吗,工程师工资高,帮工程师通下水道的技工工资也高,所以有的人愿意当技工,不再去挤工程师那个岗位。 同样拿6000工资,6000元干一年还不够去美国的机票钱,但是美国人6000美元干一年足够来中国玩好久,这就是高汇率带来的好处。 在A股赚钱有两种方法,一种是价值投资,收益来自于公司业绩的增长,还有一种是零和游戏,你赚的钱是别人口袋里的钱。发达国家是个零和游戏的准入门槛,掠夺的对象就是那些发展中国家的你我他,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有人是庄家 ,有人是庄家的马仔,有人是庄家的佣人,现在欧美坐庄,以后的事,谁又说得准呢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