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不谈电动车和燃油车到底哪个更好用——我觉得电动爹这一波,中美两国确实挤压了日本和德国的汽车产业。 ———— 中国拿到了锂电池世界第一的产能,宁德时代虽然技术不咋地(这个可能有违大家的认知),但是依靠庞大的产销,可以很有安全感的坐下来,慢慢推进基础研发工作。 就算是画大饼的固态电池行业,至少也不会变成空白,然后像燃油车那样被降维打击。 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相关的产业链,更是和电脑、手机高度重叠,同样是用庞大的市场孕育出了一大堆质量比较高的供应链企业。 传统车企面对纯电也是拉稀摆带,但是好歹孵化出蔚来、理想、小鹏……勉强能跟特斯拉抗衡一下。 蔚来的超高品牌溢价,理想的全新治理能力和全车整合,小鹏对自动驾驶的追求和成果,都不是广汽、上汽、一汽、北汽、吉利、比亚迪……能比的。 搞出了独立的产业链,拉了一堆还算很有进步的品牌,这是燃油车时代那个畸形中国汽车工业做不到的。 尤其是品牌 ———— 美国就更别说了,通用和福特本来被打得满地找牙,谁知道突然杀出来特斯拉这么1号变态……这货2020全年销量已经达到50万台了,未来预期销量更是朝着百万级前进! 同时特斯拉带动的电动车产业链、自动驾驶产业链,是日本德国汽车产业的空白——所谓“传统车企只要重视起来,分分钟打死特斯拉”,两年前就已经破产了。 BBA、两田等,至今没有拿出可以匹敌Model3的纯电产品。 THS?iMMD?拜托,有个球用,你们技术垄断成这个吊样,中美才要你们去死啊。 前几天宝马中国那台纯电SUV,ix3吧还是啥,搞什么“车辆降价,但是老车主全额补偿”;刷数据刷的挺厉害,但是对比割韭菜的特斯拉,请问这台车的实际销量有多少? 个个之前都对特斯拉嗤之以鼻,结果一个个都只能学特斯拉。 ———— 但是纯电确实也存在不少问题。 电池储能可能短期内解决的希望比较大,说白了也比较暴力——就是用大量的固态或者半固态电池硬抗[笑哭]一辆车上装100度以上电池包,就算冬天缩水一半,起码也能跑个300公里。 但是充电问题就很麻烦了:就算是我们国家也经不起如此大规模的基础建设,电网的积极性非常差[汗]一辆车的超级充电桩功率再高,前端的电网容量不够又有什么办法? 而且我国为了环保,正在不断压缩煤电占比;但是天然气、核电和其他所谓的环保能源,一时半会儿又顶不上来。 只能赌光伏了
|